第(1/3)页 面对长孙无忌的托辞,李二陛下心中哂笑,转而向孔颖达问道:“先生以为如何?” 孔颖达白眉毛挑了挑,瞄了长孙无忌一眼,说道:“回陛下,赵国公之担忧并非全无道理,不过也不必杞人忧天。正如刘尚书所言,儒家之正统早已根深蒂固,想要撼动岂是易事?更何况即便学院教授杂学,依旧还是各方大儒担任教谕之职,主导权还是在儒家手中。” 老爷子在朝堂混了一辈子,岂能看不清长孙无忌等人的嘴脸? 无非是争权而已。 所以他模棱两可、避重就轻,根本不在这点权利争斗上多做纠缠,只要学院建立起来,那边是足可流芳百世之功绩,这等天大的功劳谁能独自吞得下? 既然如此,长孙无忌等人想要插手进来也无所谓,没见到房玄龄这个老狐狸都一言不发么…… 房俊瞅了瞅孔颖达,眨了眨眼,也明白了。 长孙无忌闻言,也闭上了嘴。 双方虽未名言,但是都懂得了对方的意思,算是初步就利益分享一事达成了默契,接下来便是对于学院所牵扯到的利益展开争斗。不过这个争斗的过程有了此刻彼此让步的前提,定然不会太过激烈,而是抱着求同存异利益均沾的目的相对温和的彼此妥协。 算得上是皆大欢喜之结局…… 李二陛下微微颔首,甚为满意。 他能够看得到学院教授杂学之后所孕育出的人才将会带给帝国怎样的促进,但是在此之前,却要务必保持帝国之稳定。若是因此使得朝中两派相争举国动荡,那么他也不得不忍痛舍弃学院之扩充。 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为东征让路,但凡能够影响到东征大计的所有事物,李二陛下都会毫不犹豫的一刀斩掉。 李二陛下龙颜大悦,抚须笑道:“诸位爱卿皆是明鉴之人,既然都认定学院扩充教授杂学乃是利国利民之举,那么便定下来吧。学院之规制与国子监等同,齐头并举,为帝国培养人才。朕亲自担任学院大祭酒,学院筹建之事一直由房俊承担,院丞一职便让他来担任,至于学院所涉及的其余师资人员,便由政事堂会议商讨确定吧。” 基调定下来,剩下的事情皇帝不想插手过多,谁能够争取到其中的利益,那就各凭本事。李二陛下唯有一个底线,那便是院丞一职必须让房俊来担任,没有房俊掌控方向,谁知道最后这个学院是否会偏离初衷,成为各方培养亲信的摇篮? 那样的话便是变成了另外一个国子监,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陛下英明,臣等必然不负陛下之厚望,竭尽全力举办学院,为帝国之强盛、万民之福祉尽心尽力、鞠躬尽瘁。” 诸位大臣齐齐表态,看上去精诚团结、毫无隔阂。 李二陛下才不管这些大臣会不会转头便争得头破血流,有利益自然便有争斗,这也是维持朝局平稳的必要手段。只要有争斗,便需要皇帝居中作为仲裁,方能最大限度的体现皇帝的威严。若是所有的大臣尽皆团结一致不争不抢,那他这个皇帝才要寝食难安,防着这些家伙哪一天看他这个皇帝不爽便给他废了,另立新君…… 第(1/3)页